研究队伍与人才培养

研究人员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研究队伍与人才培养 -> 研究人员 -> 正文

学术带头人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2-04-26

实验室主任:

郑国华,男,教授、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实验室主任,湖北省“中药挖掘与产业发展”优势特色学科群首席负责人。兼任湖北省药学会、武汉药学会副理事长、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会长,世界中联森林康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。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40余项,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5项、武汉市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;发表论文120余篇,SCI收录20余篇,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18部。

中药资源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:

黄必胜,男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,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矿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,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世界中联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理事长,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。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,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;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3部,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为国家级规划教材《药用植物学》主编、《中药资源学》副主编。

吴和珍,男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任实验室副主任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(第一层次);兼任世界中联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商品学会传统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湖北省药学会中药及天然药物分会副主任委员。承担国家、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,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二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,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参与编写著作教材10部,申请发明专利8项。

中药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:

陈运中,男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,中药保健食品学科带头人;兼任世界中联中药化学专委会副会长,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,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。承担国家、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。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三等奖2项,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。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出版专著1部,参编教材2部。

叶晓川,女,教授、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委会常务理事。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,省部、厅局级课题8项,横向课题8项;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及新药研制项目10余项,获中(兽)药新药证书3项,临床批件1项。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(SCI收录10篇),参编专著2部;申请专利10余项,获得授权8项。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叁等奖1项,武汉市科技进步叁等奖1项。

中药及复方作用机理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:

吕文亮,男,二级教授,医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省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,世界中联中医治未病专委会副会长,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。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级项目13项,获各级、各类奖励12项,主编著作8部,发表论文80余篇。

王平,男,二级教授,中医内科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博士后指导老师。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岐黄学者、省第一层次医学领军人才。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重大药物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2项;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5项,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,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。主编专著12部,发表论文200余篇。

中药及复方创新药物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:

郑国华教授(详见实验室主任介绍)

刘艳菊,女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中管局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带头人、国家中管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,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。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、科技部、国家中管局等项目20余项。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被相关部门收录中药饮片制定标准15项。主编专著2部,《中药炮制学》《中药炮制学专论》规划教材副主编,参编教材及标准20余部,发表论文90余篇,其中CSCD及SCI 60余篇。

上一条:人员名单